第一代基因组设计的杂交马铃薯问世 “优薯计划”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马铃薯是优薯计划世界上最重要的块茎类粮食作物,全球有13亿人口以马铃薯为主食,第代得里是基因计全球第三大主粮,也是组设杂交中国的第四大主粮。但是马铃千百年来,它的薯问世取式突生产都依靠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导致繁殖系数低、程碑储运成本高、优薯计划易携带病虫害……近年来,第代得里我国科学家正在开展一项“优薯计划”来改变这一状况。基因计 基因组所所长黄三文(左)指导学生开展基因组设计有关实验 近日,组设杂交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简称基因组所)黄三文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实现了颠覆性创新,马铃第一代基因组设计的薯问世取式突杂交马铃薯问世,用二倍体育种替代四倍体育种,程碑用杂交种子繁殖替代薯块繁殖。优薯计划6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e design of hybrid potato(杂交马铃薯的基因组设计)”的研究成果。这标志着“优薯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与其他粮食作物不同,马铃薯是进行无性繁殖的同源四倍体物种。什么是四倍体呢?论文第一作者、基因组所张春芝研究员告诉记者:“通俗地说,就是有四套基因组。我们人类是二倍体物种,遗传比较简单,而四倍体物种就比较复杂,无论是做育种还是做研究,挑战都非常大。” 马铃薯遗传的复杂性,导致育种过程非常缓慢,全世界还有上百年的老品种仍在大面积种植。比如,美国的薯条加工型品种Russet Burbank,是1902年育成的,至今仍是美国的第一大品种。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克新1号”是1958年育成的,至今已经种植了60多年。此外,马铃薯不靠种子繁殖,而是靠薯块进行无性繁殖,也导致了产业面临着更多难题。 为了彻底解决马铃薯产业面临的问题,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的支持下,基因组所黄三文研究员联合云南师范大学等国内外优势单位发起了“优薯计划”,即运用“基因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培育杂交马铃薯,用二倍体育种替代四倍体育种,并用杂交种子繁殖替代薯块繁殖。这是马铃薯育种和繁殖的新底层技术,是对马铃薯产业的颠覆性创新。 二倍体育种已经成为全球马铃薯界的研究热点,各国科学家纷纷呼吁开展二倍体的研究和育种工作。基因组所所长黄三文研究员告诉记者,要实现二倍体杂交马铃薯育种,需克服两个关键障碍:自交不亲和与自交衰退。 黄三文说:“马铃薯自交不亲和,也就是马铃薯自花授粉后不会产生种子的问题。我们通过材料筛选和基因编辑,彻底解决了马铃薯靠种子自身繁育的问题。同时我们又发现了导致植株长势弱、产量降低等表现的有害突变位点。我们通过‘基因组设计’,淘汰有害突变、聚合优良基因,最终解决了自交衰退的问题,选育出具有显著杂种优势的‘优薯1号’品系。” 2020年11月,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优薯1号”进行了小区试验。今年2月,马铃薯成熟采收后测产,第一代新品种马铃薯的种植效果远超预期。张春芝表示:“当地最好的马铃薯品种每亩产量也就3吨左右,10多年来产量没有明显提升。而第一代杂交的马铃薯亩产就接近了3吨。以前种植一亩马铃薯需要200公斤种薯,而现在用种子只需要2克,种植成本大大降低。”除了种植成本降低外,“优薯1号”的品质也很好,具有高干物质含量和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特点。 张春芝说:“以前在四倍体水平上进行的马铃薯育种,每一次杂交都是对四套基因组的重排,育种结果不可预测。现在利用杂交马铃薯育种体系,育种家可以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在已有自交系的基础上进行定向改良,选择配制最佳的组合。”“优薯1号”选育的成功,证明了杂交马铃薯育种的体系是可行的,预示着马铃薯育种即将进入一个快速迭代的过程。据介绍,目前,“优薯1号”的抗病性还较差,但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可以实现品种的快速迭代,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优薯1号”的抗病性。下一步,科研团队还将加强大规模杂交制种、种子育苗移栽等技术研发,为马铃薯种子的产业化推广做准备。(李丽颖)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我国成爱尔兰第二大乳品出口市场
- A2牛奶公司上调2020财年利润率
- 恒大农牧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分享全球化之道
- 守住绿水青山谋发展 打造东北黑土地名片
- 新疆进一步规范特色乳业市场
- 君乐宝复购率高出进口品牌二成
- 国产奶粉去年市场份额达43.7%
- 科技助力中国乳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 三元食品上半年净利1.84亿 增长47%
- 三季度乳品市场增速良好 国产品牌占比领先
- 报告:我国奶业供给能力和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 北京三元食品当选“诚信承诺企业”
- 加强奶业国际交流合作 助力产业振兴
- 蒙牛总裁当选国际乳品联合会董事
- 第34届山东畜牧业博览会在济南开幕
- 君乐宝新一代活性蛋白牛奶“悦鲜活”上市
- 蒙牛携手中华慈善总会驰援武汉
- 陕西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检验人员培训
- 鹤山海关查获304盒禁止进境液态奶
- 俄乳制品有望在第三季度出口中国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