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超级稻冲击“百亩片亩产1200公斤”未果
遗憾!超级“百亩片亩产1200公斤”的稻冲目标未能如期实现。 9月22日,击百由多名全国权威专家组成的亩片亩产团队,对袁隆平院士在四川凉山州德昌县德州镇泸塘村的公斤杂交水稻超高产攻关项目进行测产验收。报告会上公布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随机抽测的未果三个田块的实际产量,分别为1111.3公斤、超级1092公斤、稻冲1066.8公斤,击百示范田平均实际产量为1090.2公斤。亩片亩产这意味着袁老冲击“百亩片亩产1200公斤”的公斤目标未能如期实现。 半个月前,未果袁隆平院士刚过完自己90岁生日。超级已过“鲐背之年”的稻冲他至今仍坚守科研一线,为实现“禾下乘凉”“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想不懈努力。击百2018年起,他在四川德昌县启动亩产1200公斤攻关,当年小面积实现了攻关目标,今年向百亩片亩产1200公斤的世界水稻最高产纪录发起冲击。对于年过九旬、一直心怀梦想的院士来说,这次未达预期确实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然而,网上的留言、跟帖表现得异常理性和包容。不少人对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稻的研究推广表示由衷敬佩,认为目前已取得的成就足以让所有人肃然起敬;还有网友表示,任何科学进步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坚信,袁隆平院士和他的团队有足够实力,拿下“亩产1200公斤”这一目标。 虽然,袁院士此次实验与成功失之交臂,但我们有无数理由向这位科学领域的战士表达崇高的敬意。正是因为有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和农业工作者一直奋战在粮食生产领域,才使得我们有“饭碗里装满中国粮”的底气与实力。 “科学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而是充满崎岖和坎坷”,一项重要的科学成果往往是经过不断反复的实验才取得最后成功的。就袁隆平的项目来说,还需要有更深的认识——现代稻基本都是杂交改良而来的,超级稻只是追求某个方向的高性能,比如产量、抗病、耐盐碱等,袁院士的贡献并非仅止于培育出具体哪种超级稻、达到某个指标,而在于他系统研究了杂交选育理论和方法,建立起相关的学科,为国家培养出一代代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从这层意义上说,作为“国家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的名字,足以载入国家、民族发展的史册。( 朱永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内蒙古巴彦淖尔开建10万头奶源基地项目
- 扬州市邗江区生态环保种植捧出“放心粮”
- 安徽歙县:街头巷尾年味渐浓
- 促消费组合拳 助燃城市“烟火气”
- 君乐宝向国际分享中国乳业发展经验
- 应对寒潮 沿海各地多措施保生产
- 花馍饺子送祝福 暖心喜庆又温馨
- 泉州台商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发展羊奶产业引领脱贫
- 《数字乡村建设指南》启动修订
- 商务部:春节餐饮消费热度攀升 休闲消费精彩纷呈
- GDP突破120万亿元 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 中国乳制品市场首次向巴西开放
- 商务部:去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5000亿元
- 滁州市南谯区“两个聚焦”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 百色创新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 黑龙江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达历史最好水平
- 中国商业联合会:一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企稳回升
- 《“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发布
- 商务部:去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5000亿元
- 搜索
-
- 友情链接
-